“春季是動物疫病的高發期,胸膜肺炎疫苗3個月就要打一次……”在安徽省定遠縣一家黃淮肉羊養殖場,王彭輝一邊給工人講解動物疫病預防知識,一邊演示如何給羊接種疫苗。
王彭輝是安徽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的一名研究生,2022年4月來到定遠農區草牧業科技小院“安了家”。誰能想到這位別人眼中的養羊“小能手”,剛來時懷著滿腔熱情,卻屢屢遭遇打擊。
“應該給羊吃啥飼料才長得好?”“我家羊得病了,可咋辦???”面對農戶們七嘴八舌的提問,王彭輝一下就被問“懵”了,“原來學過的知識真正實操起來,和想象的還有一定差距!”
看著大家信任與期盼的眼神,王彭輝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,隨即回去查閱資料、咨詢學長、請教老師……他說,“也是在那一刻,我明白了建立科技小院的意義,理解了為什么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?!?/p>
從那以后,他經常跟隨老師深入到養羊企業和農戶,講解養殖方法,開展技術服務,組織講座培訓,同時在與農戶交流中摸清了產業發展的“癥結”所在,順道也向“老把式們”學習了一些養殖“土經驗”。
團隊師生自主研發了可移動羊舍和自動飼喂系統,優化種草養羊技術,創建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得到有效推廣,應用新技術20多項,開展技術服務830余次,帶動200余家養羊企業、合作社、農戶示范養殖,累計幫助當地農戶增收1000萬元。
安徽省皇竹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:“在科技小院的幫助下,羔羊成活率提高20%以上,發病率減少30%,公司一年多掙了30萬元!小院的師生,確實懂農業!”這樣的評價,讓王彭輝心里滿滿的成就感。
如今,談及養羊,從品種培優到品質提升,再到標準化飼養,王彭輝頭頭是道,已然成了鄉親們口中親切的“小王老師”。
“在學中干、干中學,科技小院讓學生視角更‘接地氣’,得到多方面的鍛煉?!眻F隊指導老師陳家宏露出欣慰的笑容,他表示,要帶領學生在科技小院扎根下去。
科技小院是高校培養研究生的一種新模式,通過把研究生長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,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實際問題,同時培養一批知農、愛農、興農的農業高層次人才。瓜蔞小院、酥梨小院、稻漁小院、靈芝小院……在安農大,一個個科技小院如種子般播撒開來,越來越多的安農師生走進鄉土中國深處,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、治學問。
提取土壤、水樣檢測、養分分析……位于安徽廬江縣靈臺村的農業綠色生產科技小院里,一片繁忙景象,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專業研究生李延君搶抓晴好天氣,在水稻田里采集試驗數據。
“種植要講究綠色環保,我們的實驗就是想在不打農藥、大幅減少化肥用量的情況下做到不減產?!崩钛泳硎?,團隊師生想要在巢湖流域推廣綠色生產。
小院師生在靈臺村選了22畝試驗田,與村民們的傳統種植進行對比試驗。施用綠色新型肥料,調整水稻種植結構,加強對田間的管理……為了這片試驗田,大家常常弄得“灰頭土臉”,個個曬得黝黑,被蚊蟲咬得滿腿包。
這讓當地種植戶羅師傅很不解,“村里的孩子都鉚足了勁要走出去,這幾個大學生娃娃卻要回來種地,簡直就是‘自找苦吃’?!?/p>
但是,當收獲季來臨,試驗對比發現,減少施肥10%—30%后,水稻產量不降反升,品質也提高了,每畝水稻增產120斤,節本增收60元。喜得兩眼放光的羅師傅,不停感嘆“這些學生娃的辦法還真管用”,也想要跟著小院的方法,化肥減量、優化管理。
“在‘自找苦吃’中鍛煉本領,在這里,我們蝶變、成長,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?!崩钛泳硎竞軕c幸來到了小院,她說,“畢業后,希望繼續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中?!?/p>
學校先后在廬江縣組建了稻麥輪作科技小院、靈臺科技小院、水稻科技小院,實施鄉村科技興農集成服務,搭建綠色高效示范樣板田,創長江下游水稻畝單產最新紀錄;打造特色品牌32個,建立農業標準園76個、智慧農業示范基地26個;培訓農技人員、科技特派員4000人次,培育新型經營主體485家……
在剛剛公布的中國農技協“最美科技小院”“最美研究生”評選中,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岳西茶葉科技小院、安徽廬江稻麥輪作科技小院榮獲“最美科技小院”稱號,科技小院學生李延君、申一帆榮獲“最美研究生”稱號。
一個科技小院就能服務一方百姓、帶動一個產業、輻射一片區域。自2018年,安徽農業大學與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合作,探索建立科技小院,如今已建成科技小院122個,分布在16個地市61個縣區,涵蓋大豆、水稻、玉米、靈芝、茶葉等56個產業類別。
在科技小院,一批批研究生從農業“小白”成長為“老把式”“多面手”,一項項實用成果也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:服務農技協186個,推廣新技術400余項,制定地方和行業標準20個,發表學術論文218篇,田間示范2萬畝,技術輻射20余萬畝,培訓農民6萬余人。
“學校以‘一線建小院,小院筑大院’為建設思路,探索科技小院向集群小院、研究院發展?!痹撔|h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姜家生介紹,學校聚焦“千萬工程”、糧食安全、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等重大部署,已與200多家企業共建鄉村振興戰略聯盟,與眾多高校、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,建成安徽糧食產業研究院、中國合作經濟研究院、肉牛產業研究院等。
科技小院方寸地,潮涌強農興農青春力量。把廣袤大地作“課堂”,以農田作物當“教材”,青春在“科技小院”里拔節生長,服務鄉村振興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……(中國教育報-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周曉璇 記者 王志鵬)